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二十七回少林寺鸣鼓惊钟  (第3/4页)
望他,不知是否可行?”    大悲禅师道:“时已深夜,恐有不便,何况老衲已传惊神钟鼓,这是我们少林内最权威和紧急集会之令,不论何人,只要听得那惊神钟鼓之声,均得即时赶往议事殿中…”    他话到此处,遥闻一声悠悠钟鼓声传了过来,大悲禅师接道:“惊神钟鼓已起,咱们该赶往议事殿了。”:    方兆南起身来说道:“贵寺中这等隆重的集会,晚辈如何能够参与?”    大悲禅师道:“我们这惊神钟鼓,非重大变故,不能擅传…”    只听钟声悠悠,连呜了一十二响。    紧接着鼓声急起,也和了一十二响。    大悲禅师单掌立胸,庄肃的说道:“方施主到达议事殿后,望能就冥岳所见经过,据实而言,老袖先走一步带路了。”大步向前走去。    不知穿过了多少重庭院,到了一座高耸的大殿前面。    这时,殿中烛火高烧,照的一片通明,已有不少僧侣在殿中。    大悲禅师大步直向正中一座木桌走了过去,端坐木案后面一张松木椅上。    木案的两侧,共排有一十二个坐位,都还空无人坐。    方兆南东张西望了一阵,忽然觉着这座大殿有着无比的庄严,每一个僧侣的神情,都无比的沉重。    大悲禅师神情虽是肃穆,但举止言谈庄严,仍甚和蔼,欠身而起,单掌立胸,道:“方施主请过来坐吧!”    方兆南有一点受宠若惊之感,缓步走了过去。    他经过群僧面前之时,一个个对他合掌作礼。    方兆南不自觉由心中升起来一股敬仰之感,暗暗想道:“看来少林寺不但武功驰名天下,被誉为武林中泰山北斗,单是这些僧侣的庄严虔诚的态度,就足以使人自惭形秽。”    忖思之间,人已走近大悲禅师身前。    大悲禅师指着左面一排首位,说道:“方施主不辞千里跋涉,一路上餐风饮露,传报凶讯,对我们少林寺,恩义甚深,不用谦辞,快请坐下。”    他这一说,方兆南果然不好再作推辞,依言坐了左面首位。    就这一瞬工夫,两侧坐位上已坐满了人。    方兆南暗暗惊道:“这些和尚们好快的身法。”    暗中留神向四面看去,只见殿中已站满了和尚,每人似都有一定位置,行列整齐,隐隐构成了一副悦目的图案。    只听大悲禅师低沉的声音响荡在耳际道:“这位方施主传来凶讯,咱们少林寺二十八代掌门人,已陷落冥岳生死不明,随行三十六位护法弟子,尽都兵劫归化我佛…”    此言一出,殿中群僧,神情大恸。    一个个双掌合十,闭目垂下头去,口启动,似在祈祷,但却听不到一点声息,方兆南也无法辨出群僧说的什么。    沉默良久,右面首位上一个身着月白袈裟的老僧,突然站起身来,弓身说道:“掌门人内功深厚,英武绝世,遇难之说,只怕未确?师弟以兼代掌门人的身份,布此凶讯,想必已知道详细经过,不知可否讲给我们听听?”    大悲禅师对老僧似甚尊敬,欠身说道:“这位方施主千里跋涉,日夜兼程赶来,大概是不会错了。”    方兆南站起身,抱拳一个罗旋揖,说道:“在下来自冥岳突听左面席上一个苍老的声音接道:“老衲苦修行脚,走遍了天下名山,但却不知冥岳在何处?”    方兆南道:“冥岳就在泰山群峰环抱之中,相距明月蟑,不过百里行程,只是地僻隐密,不知内情,决难找到。”    大悲禅师道:“有劳方施主就冥岳见闻经过,再说一遍。”    方兆南点点头,把群豪赴会冥岳,大方禅师。袖手樵隐,萧遥子三人追敌涉险,神钟道长率群豪赶往解救,回轮殿群豪中毒,少林寺三十六高僧遇难惨死,神钟道人伪装受毒不支,天下群豪各显绝技,相传葛氏兄弟等诸般经过之情,详细的说了一遍。    其间却把梅绛雪私授灵丹,陈玄霜身怀“血池图”两桩事情隐了起来。    那知少林群僧听得十分仔细,方兆南刚说完,立时有一个和尚问道:“神钟道人乃武当派中掌门之人,武功高强,天下驰名。    葛氏兄弟服了武当保命金丹,解了身受剧毒,但不知方施主和那位陈姑娘,何以未受剧毒感染,难道两位内功还强过神钟道人不成?”    方兆南对此一问,虽早在意料之中,但因措词甚难得体,不觉微微一怔,沉吟了一阵,道:“在下得冥岳中一位高手相救,暗赐解药灵丹,才保得性命!”    只听一声阿弥陀佛,接道:“那人何以要救两位,暗送解毒丹?”    方兆南道:“他不满冥岳岳主的残暴素行,颇有弃暗投明之心,故而暗赠灵丹。”    那询问的和尚,就在方兆南毗邻而坐,满脸红光,身披鹅黄袈裟,年龄不过五旬上下,但看他坐次,在寺中的身份,决不会低。    只见他面色一冷,低沉的说道:“那人既有弃暗投明之心,何以不救天下群豪,单单只救两位?”    言下之意,无疑是说神钟道人是何等身份,那人如弃暗投明怎不救他,却救你们两个籍籍无名之人。    这一番问话,登时引起少林群僧相疑之心,百道以上的目光,齐齐投注在方兆南的身上。    方兆南在群僧目光逼视之下,心中有些慌乱,急不择言的说道:“那人是个女子!”    那身披鹅黄袈裟的和尚,微微一皱眉,欲言又止。    他乃佛门中有道高僧,这等涉及儿女燕婉之私的事情有些不愿出口,但又觉方兆南的答覆难满人意。    他沉吟了一阵,又道:“不知那位姑娘是何等人物?”    方兆南虽然胸襟豁达,但那时礼防森严,男女间私相爱悦之情,视为大逆不道,这时当着众人之面,也难以说得出口。    他沉吟了良久,道:“她是…是冥岳岳主的入室弟子。”    殿中群僧,微微起了一阵sao动,但不过瞬息之间,立时平静下来。    只见右面排列的席次之上,站起了一个身披蓝色袈裟的和尚,说道:“不知方施主和那冥岳门下女弟子,何时相识?”    方兆南听群僧问话口气,分明对自己己有了相疑之心,不觉怒火大起。    方兆南站起身来,冷冷说道:“在下此次赶来不过是传报凶讯,并无相求诸位大师父相助之心,信与不信,悉听尊便,在下就此告别。”    他抱拳一揖,大步向外走去。    两排坐的和尚,都是寺中有地位之人,不是一院主持,就是寺中长老,虽对方兆南拂袖而去的举动不满,但并未出来相阻。    但那殿中排立的群僧,却是不肯相让,只见步履移动,排成了一道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